道系青年的自我修養
分類: 學術研究 時間: 2020-10-26 閱讀:301次
孰為道系青年?道系青年未必是道教信徒,亦可以不知老莊何許人也。以其所具備的品質與道家的理念有相通之處,殊途而同歸,故而稱之為道系青年。古人曰:經者,徑也。僅以一孔之見,拾先賢之牙慧,談談我眼中的道系青年。
仙道貴生,無量度人?!抖热私洝?/p>
縱觀東西方宗教,看似各執一秉,實則皆在生死間做文章,以生為罪者有之,以生為苦者有之。大多把生當作了負擔與枷鎖,將希望寄托于死后與來世,唯有道教重生、貴生,以生為樂,追求長生久視?!抖热私洝分v仙道貴生,用我們通俗的話講就是好好生活,從生到死的過程里,活出真我、活出自我、活出質量,這是貴生的直接體現。古人云:三分清氣千般用,一旦無常萬事休。這難道不是人世間樸素的道理嗎?相較于時下消極悲觀的他系青年和喪文化,道系青年代表了生活中的另一類人:既不以生為苦,亦不以生為幻,不逃避,不糾結,以積極樂觀的心態面對浮云變幻的生活,此乃道系青年的本色。
人生的修行無非是兩面,一面修己,仙道貴生即是修己,集中體現在一種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。一面是度人,經曰:道以無心度有情,一切方便是修真。為什么以無心度有情呢?潤雨無聲,春風化雨,不一定非要用言語去表達,一個人能夠把自己積極樂觀的心態傳播出去,就是在度人。所謂無量度人,是不拘泥于方式方法的度人。
道系青年特征是樂觀,熱愛生活,并能用自己這份樂觀感染他人。
超然物外,得其寰中?!肚f子》
各大教的信徒皆有個通?。褐v起信仰來天花亂墜,論起境界來比誰都高,辦起事來不接地氣。我絲毫不懷疑一個人能夠達到超然物外的境界,如老僧入定,任你山雨欲來,我自巍然不動。這固然是一種修行,但我并不欣賞這樣的修行。
經曰:今日守心何所證,不失凡身得道身。道身是建立在凡身的基礎上,人秉天地之氣而生,法四時而成。出生之時,剪斷臍帶,先天落入后天。人身難得,解決的問題是吃飯穿衣。固然精神能夠超然物外,神游太虛,然以凡身而論,餓了要吃飯,冷了要穿衣,伴隨著凡身存在的是周邊要面臨的世俗關系,皆不是超然物外能夠解決的。故而有了后半句得其寰中,什么意思呢?就是在物質社會找準自己的位置,謀取屬于自己的一片空間,而不是整日空中樓閣,空談超然。我在這八個字之外,又補充了四個字,叫做:于心超然物外,于事得其寰中。
道系青年的內心有著自己的一方凈土,處事圓融無礙。對物質世界并不感興趣,但能夠運用自己的智慧在有形空間里做到游刃有余,不空談境界?;蛟S有高的精神追求,但做起事來又可以把自己放得很低。于心無事,于事無心。
千里之行,始于足下?!兜赖陆洝?/p>
人生的漫漫旅程,起點不取決于我們眼睛看到哪里,嘴巴說到哪里,而在于我們的腳步落在哪里。這是道家的一大特點,重視實踐與印證。這種實踐落實在身體上,是長生不老;實踐在治國安邦上,是無為而治;實踐在濟世利人上,是符水治病。當下關于太極拳討論十分熱門,有人說可以養生,有人說是騙人,我以為道系青年面對兩種不同的聲音,意欲探尋其中的奧秘時,必會踏下心來,去學習一段時間太極拳,身體受益了,不妨繼續修習;覺得毫無用處,暫且放到一邊。
道系青年不愛打嘴上官司,重視實踐,腳踏實地,默默地積累,默默地去做。不做評論家,要做實踐者。
返樸歸真,披褐懷玉?!兜赖陆洝?/p>
道教講返樸歸真,真是什么?就是我們的本來面目,認識到自己是什么樣的人,適合做什么樣的事,按照先天本來面目去生活。唯有全其本真,方能得其真性。真常得性,真常應物。
返樸歸真是效法天道,是回歸上天賦予我們的本真。而在人類社會,按照自己的本真去發展,也會產生一些問題。故而在保持自我本真的基礎上,通過學習和認知,不斷地調整和精進。所說的披褐懷玉,就像一個人穿了一件破衣服,不顯山不露水,在這個過程里,外在追隨著時空的變化,內在已經完成了自我的生化。
道系青年具備著獨立的人格,擁有“自知者明”的智慧,同時又能在與俗世對接時把自己這份智慧隱藏起來,樸實無華,而不是處處彰顯自己的個性。老子并不崇尚張揚的率性瀟灑,真的瀟灑,是不用刻意表現出來的。用智慧把自己的本真率性潛移默化地融入整個社會,無人喝彩,我也自得其樂,謂之人在道中,如魚得水,是真逍遙,大自在。
一個人是可以面對整個世界的。道系文化是強勢文化,他的強勢體現在道系青年獨立而頑強的人格上。道系青年不是山林中的隱士,在物質世界中,有著自己的使命,空談境界,不如低調做事。道本無言可說,事當盡力而為。意欲去做的事情,全力以赴,至于成敗,反而是次要的。在這個過程里,我付出過,我經歷過,本身就是一份收獲。
——獻給默默無聞,戰斗在生活、修行一線,百折不撓的廣大道系青年們
注:本文作者蔡礎